第八十八章 诱拐荀攸(2/2)
自己现在手里是有几个人才没错,但没办法和曹操比啊。这就是先天不足,纵然自己可以雄据一方,但也不过只是慢慢等死罢了。一步慢,步步慢。几十年弹指间,不是自己,就是自己后人得被曹魏来征伐灭国。何苦来哉?
李利觉得,自己比起刘皇叔来,条件还要差。人家好歹是破落宗室之后,大儒卢植的弟子,又兼魅力满值,到哪都混得开。所以能够以最差的条件,三分天下而得其一。自己有什么?凉州、董卓余党、李傕之侄,这几个标签就很能劝退一大票人了。士大夫们去投靠谁都不会投靠凉州势力。
历史上就是如此啊。李傕雄据关中,说一不二的时候,哪个策士主动向李傕献过一谋半计了?真有这样的人,李傕等人也不会下场如此之惨。
这是有原因的。东汉自光武帝中兴之后,在天下大力推行儒学。皇室自己也十分好学,同时也巴不得天下人都能精通儒学。孝章帝建初四年(西元79年),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白虎观会议在朝廷的主持下召开了。天下但凡是数得着的名儒,纷纷入京,开始宣扬自己的学术,并由天子亲自主持,讲议五经异同。
事件的缘由是因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矛盾,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。再不解决这一争端,对社会对百姓,对江山稳固,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。这是汉王朝对儒家经学思想的一次大统一,会后,著名学者班固根据会议记录写成了《白虎通义》一书,颁行天下。而这一次会议的最重要结果,就是会议上首次被正式提出的三纲五常。君为臣纲,夫为妻纲,父为子纲。所有的士大夫对这一提议,纷纷举双手双脚赞同。这三纲五常理论,不但影响汉朝,还影响后世数千年。
所以,深受三纲五常思维影响的士大夫们,又怎么会瞧得起弑君废立的董卓,又怎么会看得上居然胆敢反攻长安,进攻朝廷的李傕等人?
或许有人会同情李傕等人的遭遇。毕竟他们不攻打长安,搞不好自己就要死。这是无奈之下的保命之策。但毕竟没有事到临头,那么大义凛然的谴责李傕等人无人臣之礼、行叛逆之举,又有何不可?
不只是后世有喷子,汉朝的专业喷子,一样有很多。而且汉朝的是一群文化水平非常高、智商也很高的专业人士。他们玩弄起你来,嘿嘿,书读少了你还听不懂。
李利把荀攸拉到了河东,然后就让贾诩、裴潜两人陪着荀攸在河东境内转悠。贾诩是孝廉出身,与荀攸有同殿为臣的情分。裴潜他爹裴茂,此时还在长安任职,与荀攸也是旧识。这几人在一起,不缺话题。谈论些东西,也不需要避讳。
而李利,则全身心的投入了河东的政事处理当中。长安大战结束了,临时征发的那么多民夫要解散。当然,李利感觉到了自己手里兵力的不足,于是也留下了一部分人来充满预备役。
然后,趁着天气好,要开始干活了,修补道路、沟渠。这一忙,时间就悄然过去了半个月。
到了七月下旬,闲下来的李利,这才得空接见荀攸,见了荀攸之后,李利就爽朗的笑道:“荀公,吾任事河东,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