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山(1/2)
伊阙山,又称龙门山,这里是洛阳东南方的天然屏障。
相传,上古时期水患严重,大禹治水,为了疏浚洪水,将此山劈为东西两端,中间流过伊河,伊河之上的山间旷野被人称作龙门。久而久之,这座山就叫成了龙门山。
自北魏以来,一百多年的时间里,多有皇家贵族在此山之上开凿佛窟,此时已有大大小小上前尊佛窟。大佛高有十余丈,气势宏伟;小佛也有一丈有余,形态逼真。
此地为佛教胜地,香火鼎盛。即便是在这乱世之中,也多有善男信女前来祈福。
龙门山下,是中原最大的洛阳王城。此时,这座城市的占据者叫做王世充,他本是杨广任命的洛阳守将,后来通过政变鸩杀皇室上位。遂改易旗帜,立国号为“郑”。
郑之辖地,在中原腹地,是隋朝末年诸路兵马鏖战的主战场。先后有瓦岗军与隋军、李密与隋军、唐军与洛阳守军、李密与宇文化及、李密与王世充,历次大战,参战各方累积投入的兵马多达几百万。
每次战争,都要导致大批士兵的死亡,少则几百几千人数,多则几万甚至数十万人数。中原鏖战,不知死去了多少人数,耗费了多少钱粮。
城池变为焦土,生灵化为白骨,比比皆是。由于颇受战争之摧残,郑国内土地荒芜、人烟稀少,百姓因战争和饥荒减员十之八九,士农工商百业凋零。
诺大的国土,千里不闻鸡鸣不见炊烟,只见荒草之下的森森白骨狐丘兔窟。
因而,郑之国力,在诸多割据势力之中,最为虚弱。
唐朝自取得河东之战的胜利后,声威日隆。风云变幻之间,王世充已经感到隐隐的杀气从西边吹来。
他知道,唐朝很快就要兵出潼关,唐与郑之间的大战已经为期不远,必须早做准备。
刚刚开春,王世充就向全国下达了征兵令,凡十五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的男子,皆需参军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